品金庸作品中的嘉兴情结,听《论语》里的人生,嘉兴孔子学堂举行文化公开课
作者:顾慧红
来源:嘉兴市山东商会  2022-10-19

10月17日晚上,嘉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一楼茶室,灯火通明,来自嘉兴市山东商会会员和家属、孔子学堂师友共20余人,共听一堂好课《金庸作品中的嘉兴情结》,由孔子学堂公益讲师袁斐主讲。此次活动应嘉兴老年大学之邀作了拍摄录制。

袁斐(阿斐大侠),矢志”金学“研究,安徽大学文学硕士、嘉兴市图书馆首届理事会理事、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全球金庸迷群英会名誉会长。

袁老师分四个部分享了他总结的金庸作品中的嘉兴情结,分别是:金庸其书其人;嘉兴地理风物;嘉兴故事传说;嘉兴文化精神。以引述北宋诗人王禹偁的《村行》中的诗句“村桥原树似吾乡”作为开篇,描述作者在欣赏风景、吟咏诗歌的时候,突然发现眼前村庄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十分相似,因而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作为一个嘉兴人,金庸对故乡一直怀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在他的武侠小说里,嘉兴出现的次数非常多。而嘉兴这个地名,也曾多次出现在金庸的笔下。不少金庸迷对“嘉兴”这个地方充满好奇,嘉兴府、醉仙楼、南湖(鸳鸯湖)、法华寺、新塍镇、南湖菱、嘉兴粽子……这些足以代表嘉兴的名词都曾出现在金庸构筑的江湖世界中。江南古城嘉兴,风光秀丽,人才辈出,文化积累丰厚,自古便是繁华富庶之地,先后涌现出茅盾、丰子恺、徐志摩、金庸等名家大师。

在金庸小说中,为何如此偏爱江南和嘉兴呢?袁老师指出,主要是海宁查氏的家庭教育、江南文化的熏陶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造就了金庸小说中难以磨灭的“江南情结”。金庸在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自己渴望和平、爱国的情怀和民族大义。金庸通过他的作品深刻的诠释了何为爱国,何为家国情怀,金庸从少年开始漂泊,最后落脚到香港,但是他所受的文化熏陶全部都来自江南大地,他的小说中经常传达出这种文化。金庸在作品中描摹了一幅幅秀丽的江南风光图,透过这些江南风光图,可以看到金庸的江南情结和故土情节。可以说,他的武侠小说超越了时代、民族、地区、性别的限制,成为华人世界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他是伟大的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想象与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神奇的武侠世界。

袁老师引经据典,风趣幽默,一气呵成介绍金庸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发生的一段段有趣的故事,现场听众屏住呼吸,凝神静听,获得大家的高度好评,课后好多师友直呼课程太精彩太过瘾,是一堂传统文化的精神大餐。

同一时间,10月17日晚上,在另一现场,嘉兴晶晖大酒店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语》学习会。由嘉兴孔子学堂公益讲师,一位有着三十多年警龄的警官曹志琪主讲,十多位来自酒店基层管理岗位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参加了学习,分享学习心得。

曹志琪,网名“贫困的富有者”,出生于六十年代,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一名基层民警,工作之余,一本书,一支笔,热爱传统文化,追求着精神生活的富有,传递着一份公平正义

在现场,曹老师从分享自己的故事开启讲课内容。由于从小家境贫寒,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公费的警院和师院,最后被浙江公安专科学校(现浙江警察学院)录取,从此踏上了忠诚报国、服务人民的道路。

随后,曹老师结合生活及从警经历中的案例将“《论语》里的人生”形容为“吃喝玩乐”,其中的“吃、喝”正和酒店所从事的行业相关,饮食、饮酒在《论语》中都有多处提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唯酒无量,不及乱。”“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玩,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乐,以音乐为乐,“孔子携琴走天涯,中正平和治天下;以生活为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论语》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一本说明书,教子、修身、为官、处世和经商尽在其中,学习论语,如储存人生岁月的一笔知识财富,是积极处世的良方。课后,学员们表示,今后要加强学习,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责任编辑:高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