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近年来,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通过高端学术会议与交流、学术期刊与重点项目等多途并举的创新方式,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儒学研究、儒家文化现代转化与文明互鉴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的儒学研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中韩儒学交流大会”
牵手中韩儒学友谊长青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的两大特色高端国际学术活动之一,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2025年继续深度参与,并将第三次承办论坛的儒学研究领域分论坛——“尼山儒学对话会”。近年来,国际儒学研究院参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深度与广度持续提升。
2024年4月,作为本年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海外分论坛与先行活动,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韩儒学对话会”在韩国成均馆举办。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沂、韩国儒道会会长崔瑛甲等作主旨演讲。中韩双方专家围绕“儒学的现代价值”展开深入对话,并达成在未来就儒家文化交流、定期互访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的协议。与会学者还参观了韩国历史文化遗产成均馆,实地考察了儒林会馆翰林院,与韩方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月,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日儒学对话会”在日本关西大学举办,关西大学校长前田裕、副校长暨国际总长藤田高夫、名誉教授内田庆市、朱子学研究专家吾妻重二等与会。对话会上中日双方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儒学的现代价值”继续开展深入对话。山东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与日本关西大学表达了长期交流合作的意愿。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与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将围绕儒家文化研究、定期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关西大学图书馆等地,就古籍的保护修复、数字转化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2024年7月,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平行分论坛——“尼山儒学对话会”在孔子故里曲阜召开。围绕大会以文明互鉴、面向未来为底色的中心题旨,聚焦“儒家思想与现代世界”这一主题,来自美国、新加坡、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共同探讨儒学在当代的转化与发展,通过重新阐释儒学传统、结合当代生活特质、分析儒者典型个案和关注时代议题四个方面,解读了儒家思想在当代的多维价值,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儒家的智慧方案。
“中韩儒学交流大会”
牵手中韩儒学友谊长青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另一特色高端国际学术活动是“中韩儒学交流大会”。2014年7月,中韩双方商定共同努力将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机制打造成为加强两国人文纽带的重要平台,对外发布《2014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名录》,并积极推动落实。其中,落实“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合作项目的重任,最终落在山东社会科学院肩上。2014年8月,首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行,取得较好社会反响。同时,山东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立安东大学还分别成立了“中韩儒家文化研究中心”和“韩中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中韩儒学交流大会”以更加深厚的文化力量为纽带,已经成为中韩儒学研究界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
2024年7月12日,第十一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如期举行。大会继续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与韩国国立安东大学联合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提供会议支持。该年度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吸引了来自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庆尚大学、釜山大学、全北大学、成均馆大学、韩国儒教文化振兴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中韩两国知名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通过主旨演讲和四场学术交流,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儒学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意义的学术见解与学术成果。
与“引进来”并举,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同样关注儒学研究主动“走出去”在国际学界发声与交流。不仅“中韩儒学交流大会”长期以来秉持中韩双方联合主办、山东与韩国两地轮流举办的方式,国际儒学研究院特别注重切实加强双方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术共建。
2024年9月,“2024韩国儒教国际论坛”在位于韩国忠清南道论山市的韩国儒教文化振兴院召开。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刘云超带队应邀参会。论坛由中日韩三国高校、学术机构作为主要参与者,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和实地调研,探讨东亚地区儒学的发展传承以及现代转化等议题,对推动东亚地区的儒学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与会专家学者同时参与了“论山儒教文化遗产考察”活动,先后至韩国忠清南道论山市现场考察了扶余博物馆、定林寺遗址、明斋古宅、遁岩书院等韩国儒教文化遗产。韩国对于儒教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措施也为我国儒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借鉴。
学术期刊打造国际交流常态阵地
2024年12月,《国际儒学论丛》第4次入选“CNI名录集刊”。作为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国际儒学研究院承办的以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为核心定位的学术集刊,《国际儒学论丛》自2016年创刊以来已经出版16辑。《国际儒学论丛》编辑部依托中韩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泰山文明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平台,与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儒学研究机构,以及国内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联系,为海内外儒学研究者搭建了稳定的学术交流空间,从而获得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持续性、高质量学术稿源。
《国际儒学论丛》开设“海外儒学研究”专栏,刊发韩国、日本、美国等国际学者以及中国从事海外儒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常态化开设“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宣传阐释:文明互鉴与儒学传播”“书评”“儒学动态”等专栏,及时发布国际儒学研究最新动向。通过“名家访谈”等栏目,访谈国际知名儒学研究专家学者,介绍其在儒学研究阐释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通过近十年发展,刊物形成了阵容庞大、结构合理、范围广泛的作者队伍,刊发了大量优秀文章,在国际儒学研究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开辟新媒体传播渠道。开通“国际儒学论丛”微信公众号,发布《国际儒学论丛》最新内容和编辑部动态的同时,及时发布国际儒学研究领域高端学术活动等动态信息。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对媒体资讯的聚合报道与联合矩阵式宣传,进一步扩大了论坛的学术影响。
作为一部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深度的集刊,《国际儒学论丛》凭借扎实的研究基础和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推动儒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2024年7月11日,在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平行论坛“尼山儒学对话会”闭幕式上,时任山东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袭艳春与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英为《国际儒学论丛》海外特邀学术顾问聘任专家颁发聘书。美国加州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韩国国立安东大学、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儒学论丛》的传播力与前沿性。
多途赋能儒学现代转化创新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在致力于儒学国际传播国际交流主业的同时,注重修炼内功、打造硬功,以多种途径长久赋能儒学的当代“两创”及相关工作。
党建引领正确航向。国际儒学研究院坚持务实打造与充分发扬自身“党建+科研”独特优势,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树立起“党建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的典范。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铸牢使命担当,为自身儒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术专长提供引领;以自身儒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术专长与社科院智库独特职能定位为文化“两创”“两个结合”贡献学术力量,进一步支撑党建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近年来,国际儒学研究院正式构筑起以“经典·精研”党课品牌、“舜和讲堂”群众服务品牌、“三心论坛”高端学术品牌为示范性的党建品牌矩阵。一是创新打造“经典·精研”党课品牌。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理念,以系列党课形式进一步推动主题教育相关学习走深走实。相关活动报道在“学习强国”平台单篇点击量超9万次。二是打造“舜和讲堂”群众服务品牌。走进济南市舜玉路街道、党家街道、鲍山街道等社区及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各级各类机关单位,通过“双报到”、主题讲座、联合支部活动等丰富形式,将自身专业与地方、社区公益工作进行更紧密的联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传播开来、兴盛起来。三是高质量建设“三心论坛”高端学术品牌。联合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两个结合”等重点论题,在哲学思辨中领悟真理伟力。2023年4月和2024年12月,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两度带队参与国际儒学研究院支部的“三心论坛”,对论坛作出了“学术氛围浓厚、学术功底深厚,让人耳目一新”的评价。
基础研究走深走实。作为应用研究与发挥智库功能的根本支撑,国际儒学研究院始终关注基础理论研究与原典研究的重要作用,长期关注荀学、孟学、四书学等儒学研究重点领域。
2024年10月,“清代《大学》学史研究”“民国荀学研究”2项课题再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11月,由国际儒学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泰山文明论坛“新荀学与多元文化融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十余所科研机构与高校的5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对推动荀学研究在全球化与多元化并行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新的转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为实现智库研究能力国际化现代化的长远发展战略,国际儒学研究院持续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近年来,已有3名青年科研人员先后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团队获评济南市首批“海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创新团队。
2024年9月,山东社会科学院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通道,聘请韩国国立庆国大学荣誉教授、韩国儒学知名专家李润和为特聘研究员。李润和表示,未来将根据山东社科院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自己多年来的积累,在中韩儒学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此次人才聘任不仅是国际儒学研究院与韩国儒学界交流交往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为国际儒学研究院更好发挥中韩儒学交流合作友善大使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开创儒学研究新境界
锚定“久久为功”,坚持长期主义,持续深耕儒学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久久为功”这一关键词。不论是改革发展,还是惠民生转作风,都需要锲而不舍的久久为功方能够“止于至善”,而“久久为功”的工作作风与长期主义的工作态度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中尤为重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与传播者,国际儒学研究院一方面在研究中注重鼓励科研人员在儒学经典命题、经典典籍上持续深耕,从而为相关应用研究与交流宣讲提供足资依赖的理论基础与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对外交往中注重以学相交、以文会友、以诚相待,严谨认真对待每一次对外交流合作,争取每次交往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通过以儒学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文化的动人力量架起友好交流桥梁,建起超越短期国际政治动荡的深层文化纽带。
回应时代之问,聚焦目标导向,肩负起文化当代传承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重大课题。近年来,国际儒学研究院在工作中自觉注重用结合时代、结合实例、结合实用的当代话语讲述儒学故事,不断推动中国话语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对外传播。在宣讲工作中关注宣讲对象日用急需,在应用对策方面关注中医药文化等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方向,在对外交流中注重结合生动的当代中国发展故事。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与智库研究工作,必当以守正创新的锐气与正气,赓续与传承中华历史文脉。
发挥组织优势,着眼跨学科跨部门,凝聚共建科研攻关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国际儒学研究院立足山东社科院智库定位,以现实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组建新型学术团队,打破现代学科藩篱。在专业结构上,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儒学、历史学、哲学等各领域,又有经济学、管理学、农业农村研究等相关学科强力支撑,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组织灵活的专业智库人才队伍,产出了一批经得起检验的科研成果。在成果导向上,始终注意打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由传承、梳理、研究到阐释、实践、发展的“全链条”,多角度关注、全方位发力,积极咨政建言,担任宣讲团、讲师团成员,担任各类文化项目顾问、节目嘉宾。真正做到了躬身入局,当好省情“调研员”、精神“宣讲员”、文化“播种员”。
定于2025年7月在山东曲阜举办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儒学领域分论坛——第三届“尼山儒学对话会”,主题为“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将继续围绕在加强文明互鉴的基础上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构建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未来愿景,突出儒学“学以成人”主题与变革时代的青年对话。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将继续在山东省委领导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为中华文明的海外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持续贡献儒学智慧、智库力量。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儒学国际传播课题组 执笔人:杨传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