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详小课堂】在《弟子规》中探寻和谐密码
作者:张豆豆
来源:博爱县育本国学会孔子学堂  2025-07-16

2025 年 6 月 7 日下午,博爱县育本国学会孔子学堂,第 66 期 “寻找安详小课堂” 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通过传统文化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探寻新时代和谐发展的密码。课堂在全体成员激昂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志愿者们带来的手语舞《国家》,以优美的肢体语言传递出对家国的热爱,也展现出党建引领下志愿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随后,大家共同观看学习强国平台《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 4 集《弟子规》里有幸福,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开启了一场关于和谐与爱的心灵之旅。

一、《弟子规》的核心价值:和谐理念贯穿始终

郭文斌先生在解读中指出,《弟子规》以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的总叙,构建起中国人伦关系的认知框架。通过对比印度文化侧重人与神、西方文化侧重人与物质的关系,凸显出中国文化以 “人和人的关系” 为核心的独特性,其终极价值诉求是 “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家庭伦理的 “孝悌” 之中,更升华为 “泛爱众” 的社会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和谐” 理念一脉相承,堪称 “人间伦理健康和谐的说明书”。社会组织党支部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弟子规》的学习融入党员教育和群众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党建思想同频共振。

二、课程与家风家教:从心性教育到能量共振

课堂深入阐释了《弟子规》“先心性教育,后知识教育” 的学术范式。郭文斌提出 “能量总库” 概念,将人的能量分为 “原始能量”(祖先传承、民族国家能量)与 “现存能量”(个人奉献与节约)。强调 “孝悌” 不仅是对父母的回应,更是与祖先能量链的连接 —— 当子女对父母 “应勿缓、行勿懒” 时,实则在激活家族能量共振,为家风注入 “孝亲尊师” 的根基。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践行《弟子规》理念,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价值观。这种理念启示现代家庭:良好的家风家教,本质是通过道德实践积累 “能量”,培养有良知、有担当的个体,进而夯实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

三、课程与社会治理:礼乐文化的现代启示

《弟子规》以 “礼乐” 为行为模式,113 件具体规范均指向 “礼以节人,乐以和心” 的治理智慧。郭文斌强调,其精神内核 —— 如 “谨信” 的规则意识、“亲仁” 的价值导向 —— 超越时代局限,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文化资源。例如,“泛爱众” 所倡导的博爱精神,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相通,可助力构建互信互助的社会纽带;“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教育观,提醒社会治理需兼顾道德建设与知识技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种 “从心出发” 的治理思维,为化解社会矛盾、提升文明程度提供了柔性路径。

课堂分享环节中,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对家风建设与社会和谐的现实意义。

活动在全场齐唱《歌唱祖国》的热烈氛围中落下帷幕,而《弟子规》所传递的和谐理念,如同春风化雨,继续滋养着参与者的心灵,为新时代家风家教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生动的文化注脚。也为党建引领下的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探索出了新的实践路径。

责任编辑:张豆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