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红小学开创万人“同上一节思政课”点燃红色火种 铸就思政新篇
作者:晨风 张晓佳 宋美晨
来源:“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微信公众号  2025-07-01

6月27日下午,继红小学大型沉浸式思政课《冯仲云》正式开课!以舞台艺术为羽翼,载着革命先驱冯仲云的传奇人生翱翔于校园红色育人天地,开创“校史根基、艺术赋能、思政铸魂、家校共育”四位一体的新局面,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澎湃活力。

历时两个多月的精心打磨,哈尔滨市歌剧院导演尚林老师创作、导演与来自我校三年、四年和五年共计200余名学生共同经历“原创剧本、角色体悟、道具准备、剧务管理”的全过程体验;呈现“精彩瞬间、艺术交织、团队协作、热爱执着”的全方位展示。面向学生、教师、家长同步直播,万余人沉浸学习。来自黑龙江省威速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日报的实时直播,两个直播平台浏览量共计5461人次,点击率6.1万次。黑龙江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智深、理事穆红卫;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地下特工廖春潮之女廖宏宇;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东北抗联女兵李桂兰之女刘颖;省东北抗日联军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金鑫;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主席唐飙;哈尔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芳书记、李景瞳院长;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道法教研员王玲老师;南岗区教育局体艺科陈凌老师;龙江孔子研究会长孙丽萍,以及省级孙欣校长工作室成员校长、省级云帮扶协作体的学校领导、哈尔滨市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工作室总负责张莉、刘英楠思政工作室成员校长老师,还有继红小学的万余名家长相约线上,共同上好这节特别的思政课,奏响新时代最强音。

深挖校史,筑牢思政教育根基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一所承载着深厚红色记忆的校园,其诞生与冯仲云、周保中将军的家国情怀紧密相连。1948年,为烈士遗孤撑起教育的天空,思政课《冯仲云》犹如剧一把钥匙,开启尘封岁月之门,将“英勇作战”、“智擒特务”、“宣传抗日”、“创办烈士子弟小学”、“担任哈工大首任校长”、“赴北京工作”等惊心动魄又温暖真实的历史场景复刻于课堂。开篇《追寻》的激昂旋律,化作时光之手,引领观众瞬间穿越至战火纷飞年代,见证冯仲云从意气风发的清华学子,成长为坚毅勇敢的抗联将领,再到甘为人梯的人民教育家,让红色历史不再是泛黄书页上的文字,而成为鲜活生动的育人教材。

多维创新,激活思政教育磁场

《冯仲云》打破传统思政课边界,家校共育思政课的崭新形式拉近了家长和学校间的距离,以“全员沉浸、情感共振”为鲜明旗帜。

全员沉浸共育,开启时空对话:近 200 名师生同台,绥化路校部合唱团《追寻》深情开篇,一曼街校部合唱团倾情演绎《忠诚》,从“冯仲云智救孤儿”的温暖到 “孙宝英舍身炸敌”的壮烈,师生用汗水与真情,让英雄群像在舞台上栩栩如生。仿佛师生、生生、家校与历史人物隔空对话,红色精神在互动中流淌。

网络直播联动,升级情感体验:这节万人思政课,以史为鉴,共育未来。创新设置全场齐诵《少年中国说》环节,“像先辈那样,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化作少年誓言,回荡在剧场,更激荡在家长们的心田。每一个人都从从旁观者化身为时代的参与者,红色血脉在共鸣中奔涌。

拓展教育维度,深化育人辐射:配套“红娃宣讲红色故事”、“烈士子弟寻访”等课程资源,生成二维码数字化构建全方位育人网络,让思政教育从舞台延伸至生活,红色触角延伸至校园内、家校间的每个角落。

彰显实效,续写红色基因华章

《冯仲云》不仅是舞台盛宴,更是思政教育的催化剂。参演学生研读史料、走访抗联后代,在探寻中读懂红色密码;家长惊喜见证孩子成长,亲子红色研学参观烈士纪念馆,整理家族红色档案,家庭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阵地。校园内,“冯仲云班”“赵一曼班”“红色故事宣讲团”等社团也定会如雨后春笋,红色基因融入少年血脉,化作成长力量。

这节七十分钟的沉浸式思政课,从历史走向未来,用艺术之笔绘就思政教育新画卷,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当《忠诚》歌曲的主旋律全场奏响,当《少年中国说》誓言震撼人心,当“像先辈那样,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响彻耳畔之时,我们见证红色种子已深深扎根心田,于新时代绽放耀眼光芒,这是思政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也是红色基因传承最有力的注脚,激励着继红少年们踏上民族复兴新征程。

责任编辑:董丽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