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集 子曰:“为政以德......”
作者:骆承烈
来源:中国孔子网客户端  2025-07-02

《论语》第二编第一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孔子说:“用道德的方式治理国家,自己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你在那里,很多星都在一旁拱卫着你。”

我们举些“为政以德”的例子:

西周初年,周成王、康王时的“成康之冶”西汉初年汉文帝、景帝时的“文景之治”,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的“开元之治”,以及清初康熙,乾隆时的“康乾盛世”,都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经济发达的繁荣时期。其中“贞观之治”较为典型:

唐太宗李世民帮助父亲李渊推翻了隋朝,建立唐朝。他当上皇帝以后,施行了一系列重视生产,利民的措施,使唐初一度富强昌盛。

唐太宗亲眼看到隋朝的灭亡,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所以他一直小心,不要加重百姓们的负担。有一次,太子在湖里划船,他对太说子:“江河里的水好比百姓,水上行船的好比帝王。水可以把船浮起来,让它行走;也可以把船弄翻,叫他沉没。百姓们可以使君主得天下,也可以使君主失天下。因此应重视人民的利益啊?”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起,唐太宗实行了许多好的措施:

一、颁布“均田制”隋末农民战争后,全国人口只有三百万户,是隋朝的1/3,到处是无主荒地。均田制规定:丁男,中男受田百亩,老男,残疾四十亩,妻妾三十亩,道士和尚也三十亩,尼姑二十亩。丁男、中男百亩中,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实行租,庸、调。

二、府兵制度:全国设十二卫,归折冲府管。资粮自备,以均田制为基础。

三、科举制度:国子监的生徒,各地推荐的贡生,每年一次,录进士二、三十名,明经四、五十名。笼络了士人,选拔了人才。又设文学錧,重视文化。

四、反击突厥,统一西域:李靖、李勣等远征突厥,打通丝绸之路。统一西域。

五、重视选拔人才,魏征当年曾投靠过李密,窦建德,策划过反秦王,照样重用,为魏谏议大夫,又提升尚书右丞。李建成的部下王珪、薛万彻及农民起义领袖李勣、程知节、秦琼,以及少数民族的史大奈等都升为将军。拜为王爵。

六、纳谏:善于纳谏,改错,是政治清明的重要内容。如贞观之初,皇帝很严肃,大臣很紧张。皇帝便放下架子,主动与臣子交谈,缓和了气氛。将元律师判死刑后,孙伏伽说“太重,是滥用酷刑。”接受了意见,并将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园赏给他,大臣议论太重。他说“这是第一个谏诤我的,应重賞。”中书舍人李百药说宫女太多,一次就释放了三千人。贞观四年,唐太宗要去洛阳巡视,下令修洛阳乾元宫,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反对,说平定王世充后,宫殿全拆了,百姓拥护,再建,百姓不满意。比隋煬帝还甚,乃至大家提建议,将令谏官参加政事堂会议,发现问题马上提出改正,尤其是魏征,有一次把他顶撞的厉害,回后宫说“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马上向他贺喜,说“有明君,才有诤臣。”

七、派文成公主去吐蕃,与松赞干布联姻,带去很多文化及内地文明(李道宗之女,宗女,李道宗送至青海)

八、派玄奘西天取经,加强了与西域各国及印度的文化交流。

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不算郊区,一百万人(当时罗马帝国灭亡后的罗马城不过五万人)长安是当时国际上真正的文化中心,聚集了七十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外国留学生,日本的阿布仲麻吕还当了唐朝的官,日后海外称中国人为“唐人”,地方称“唐人街”,都是当时朝廷“为政以德”的结果。

责任编辑:解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