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哲学课堂走进孔子研究院。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德峰与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孔德立联袂开讲,分别聚焦孔孟思想与阳明心学,共探儒家智慧的当代价值。复旦哲学课堂100余位学员与孔子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同聆听讲座。
孔德立以“从礼到仁:孔子思想的外内之道”为题作讲座,从“诸夏之‘礼’与管仲之‘仁’”“礼坏乐崩,何以安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为仁由己”“修己未必安人”五个方面,深入剖析儒学的仁礼结构,系统梳理从礼到仁的思想史。他表示,孔子思想以周公“礼”为外在规范,以“仁”为内在心性支撑,正是这一独特的“礼仁”体系,奠定了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未中断的文明根基。讲座还梳理了从周公到孔子、孟子的儒学发展脉络,澄清儒学与封建制度的关系,强调在中西哲学范式对比中,儒家思想可为现代文明冲突提供多元视角,其核心“仁”的理念对当下仍有重要意义。
王德峰以“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为题,深入阐释阳明心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他认为,阳明心学核心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将道德实践与生命体验结合,强调“天理即在人心”,治理智慧应从民众生活实践中提炼。他表示,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具伦理与管理价值,“父母官”理念对应现代为民服务本质,管理者需以同理心构建制度,避免形式主义。此外,他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立足文化生命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为社会治理提供东方智慧,回应了外界对儒家形式主义批判及科技时代文化主体性等问题。
复旦大学哲学课堂走进孔子研究院,是双方创新合作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孔子研究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未来将与更多高校机构深入合作,深挖儒家优秀文化内涵,为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