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哲:“天下”为幕,儒家绘就关系公平与多样共生新画卷
来源:中国孔子网客户端  2025-07-09

美国夏威夷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安乐哲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天下”传统译作“all - under -Heaven”,即是中国日常用语中表示世界的熟悉术语,也是地缘政治性术语,在中国古代经典文献中常见,作为世界秩序有深层哲学和历史意义。过去几十年对中国思考新的世界秩序和治理模式框架意义重大,虽理解多样,但多从以内在关系为核心的生态性视角出发,强调经济与政治活动的相互性和依赖性,将天下理解为包容万有的全球秩序。

安乐哲表示,儒家哲学以“和而不同”的包容性多元主义替代支离破碎的相对主义,避开“同质化”的超越普遍主义。“以天下观天下”将生命关系列为首要。安乐哲指出,儒家政治观是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同构,“孝”为首要道德要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家庭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起就渗透到中国历史各层面,“孝”是早期儒家基本价值观,个人成长观根植于家庭,家庭、政治和全球秩序源于家庭内部个人的修炼之道。

安乐哲认为,对外关系学说优先考虑个人诚信,儒家以尊重差异的关系公平替代自由主义自治和平等,“和而不同”体现其区别,关系公平重视差异、追求社会正义和共同福祉,实现多样性。

责任编辑:张晓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