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意大利汉学家、哲学家、罗马托尔韦尔加塔大学哲学史教授里卡多·波佐(Riccardo Pozzo),在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聚焦文化传统创新以及社会对创新的准备程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和欧洲在文化创新方面可相互借鉴学习的方向。
他表示,在中国,文化创新源于传统与现代化的相互作用;而在欧洲,文化创新表现为对社会环境中知识流动的反思,并促进社会内部多样性的发展。同时,文化创新可通过制度变革、可及性、参与度、文化内容使用这四个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从经典理论来看,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名言,看似表明文化创新存在矛盾,实则承认了其重要性,它是社会和技术创新的有力补充。
他指出,欧盟一直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一个包容、创新且善于反思的社会。欧洲曾确立确保经历数字文艺复兴而非陷入数字黑暗时代的目标,其文化创新关乎打造能让公民分享经历、获取公共资源的空间。并且,欧洲文化创新的目标是促进个体和群体的福祉,批判知识分配和使用方面的不平等现象。
他认为,儒家思想在衔接传统与现代、解决现代难题方面具有宝贵价值。践行中国精神人文主义能够为应对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挑战提供路径。波佐表示,中国在努力保护环境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在绿色转型中也日益凸显其重要地位。展望未来,希望人类能在文化创新等领域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