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子张学干䘵
作者:骆承烈
来源:中国孔子网客户端  2025-07-18

《论语·为政》第十八章记: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孔子的弟子子张(颛孙师)向他问求官职得俸禄的事时,孔子说“多听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份,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份,慎重地实行,便能减少后悔。言语的错误少了,行动的错误少了,官职与俸禄不就在里面了吗?曲阜周公庙正殿正中内是周公,东面是鲁公伯禽,西面有一个童子,叫做金人。此人紧紧闭着嘴,一言不发,这便是金人“三缄其口”的故事。

鲁国第一代国君伯禽不忘父亲的教导,周公对外出独当大任的长子更加关心,当伯禽离开洛邑赴鲁就国前,周公对他说应该谦虚、谨慎地治理这个国家,无论如何不能恃大而骄。周公对儿子一再训诫,还不放心,又口授了一番道理,令人写到一张大丝绢上,唤来一个小童子,挂到他背上。令他走在前面,这样就能使伯禽时时看到上面的话,这就是“金人铭背。”

金人背上写的内容主要是“慎言”(谨慎说话),告诫一个当权者不要多说话,多说话容易出错。做事要多考虑,考虑不周也要出错。不要贪图安乐,不要做日后后悔的事。乱说话,乱干事,会遭来大祸害。自古以来,好争强斗胜的人往往遇到劲敌。应该温和恭顺,才能使人羡慕、佩服。对人应该理让三分、后发制人。不要以地位高而盛气凌人。江河为什么水多,因为它低下,水都向那里流。一个人如果谦恭有礼,也会有更多的人敬佩你,归附你。童子背后的内容就是不要乱说话,有人解释为把他的嘴三次(或多次)封上,也是慎言的意思。

据记载,孔子到洛邑时,进入后稷庙也看到这样的金人。他把金人身上的铭文给弟子们说过以后,接着说:‘小子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极力夸赞这些告诫正确。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问如何从事政治活动时,孔子在教育他的话中说到“慎言其余,则寡尤”,就是说要谨慎地说话,才能少出错误。这个“金人”正是形象地展现。

古籍中记我国时齐国的国君爱穿紫色的衣服,不久大臣们也穿紫色的衣服,很快传到国中,人们都以穿紫色衣服为荣。当时把衣服染成紫色,要费很大的劲,花很多钱,国内掀起一股奢靡风,国君下令制止,但却无效,怎么办?大臣建议“你带头不穿,人们就不穿了。”国君不穿紫色衣服了,大臣们渐渐地不穿了。过不多久,市场上百姓们多不穿紫色衣服了。这叫上行下效,上面什么样子,下面便跟着学。

《论语》里记鲁国国君向孔子问“怎样一言兴邦?”怎样一言喪邦?”孔子回答:因为你地位高,权力大,你如果讲仁德,宽民力,说对百姓有好处的话,做对百姓有好处的事,就可“一言兴邦”。你如果办了坏事,支持了坏人坏事,违害了国家和百姓,就可“一言喪邦”。总之,一个在上位的领导,地位高,权力大,说话做事更要特别谨慎。

有的人从另一方面消极对待此事,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甚至清朝一个几朝元老说自己历代不倒的诀窍是“少说话,多磕头。”这些说法、做法都不对。要“慎言”,“慎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才能发表正确意见。不“慎言”的一是不了解情况,誇誇其谈,指手划脚,话说不到地方,造成很坏的影响,一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说明不了问题。有的张冠李戴,乱点鸳鸯谱,这些都不如不说。这都与孔子提倡“慎言”,“慎行”,是背道而驰的。

责任编辑:解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