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第十九章记: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意思是鲁哀公问孔子:“怎样做才能便民信服呢”?孔子回答:“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放在邪曲的人之上,百姓便服从,如果把邪曲的人放到正直的人之上,百姓便不服从”。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祁黄羊。此人刚正不阿,对国君忠心耿耿,处理政事大公无私,深得晋平公的信赖。有关国内重大事情,以及文武官员的任命,平公多听听他的意见。
有一次,晋国的南阳缺个县令,晋平公把祁黄羊请来,问他谁任南阳县令合适?祁黄羊考虑了一下说“依老臣愚见,解狐做南阳县令最称职。”晋平公十分诧异地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问我谁做南阳县令最合适,没问我谁是我的仇人啊。解狐此人与我有仇不假,但此人精明能干,能把南阳的政事处理好。我所以推荐他。”晋平公听他说的有理,采纳了他的意见,选派解狐出任南阳县令。并对祁黄羊说“你真是心胸宽广,以国事为重的忠臣啊。”解狐上任后,南阳的事情处理的很好,晋平公对祁黄羊更加器重了。
过了一段时间,朝内需要补任一名法官,这样的官员责任重大,更不能徇私情任用。晋平公又问到祁黄羊。祁黄羊立即表态“这个职务,只有祁午可以胜任。”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晋平公一听,马上担心地告诫祁黄羊说“祁午是你的儿子,你推荐他,别人不怀疑你徇私吗?”祁黄羊说“祁午是我的儿子不假,您叫我推荐一名法官,并没说把我的几子排除在外,我看只有我儿子能任此职,我说这话也是出于公心。”晋平公任用祁午当法官后,祁午依法办理,执法如山,得到晋国朝内外一片赞扬。
后来,这些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说:“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孔子这段话载于《吕氏春秋》之《去私篇》。
俗话说“无私者无畏”、“有私字尾巴的人,不能秉公办事”。人生活在世界上,时时在议论别人,也时时在被人议论。一个人要走的正、站的直,就不怕任何人的任何形式议论。尤其在最敏感的人事任免上,更是如此。祁黄羊为了工作,不管是“仇”,是“子”,都铁面无私地予以推荐。这种做法尽管人们不理解,但推荐出的好人做出的政绩,则证明他的做法是对的。
春秋初年,齐国的鲍叙牙、管仲分别辅佐两个公子。齐国国君死去,两个公子急忙到国内抢夺王位。在路上、两支队伍相遇,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向另一公子小白射出一箭,小白装作中箭逃去,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机智的小白假装中箭后率部急忙赶回齐国,当上国君,接着打败了公子纠,捉住公子纠的谋士管仲。小白要自己的谋士鲍叔牙推荐个治国的能人,鲍叔牙却推荐上当时的囚犯管仲。小白也不记前仇,重用管仲治齐,成就霸业,这位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就是识才、用才的齐桓公。
楚汉相争时的韩信,曾乞食漂毋,受辱胯下,只当过项羽的执㦸卫士,但他有军事天才,张良对他举荐,肖何更不遗余力地推荐他。刘邦拜他为帅后,大破项羽,为汉兴立下了大功。
元朝末年,陶安跟随朱元璋进入集庆(南京),向他问朝内的刘基、宋溓、章溢、叶琛怎样?陶安说“他们都比我强。论谋略我不如刘基,论学问我不如宋溓,论治民之才我不如章溢,叶琛。”陶安如此谦恭,朱元璋对他更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