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瑰宝 共筑心灵相通之路——刘建华“易经心理学”讲座在青岛孔子学堂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孔子网客户端  2025-07-25

近日,青岛如心悦读城市书房孔子学堂(第3731号),特邀知名文化学者刘建华教授在“卫礼贤大讲堂”作题为《易经心理学——从青岛走向世界的中国心灵宝典》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以“纪念卫礼贤”内容为核心,深入挖掘《易经》中蕴含的心理学智慧,为新时代文化自信注入新内涵。讲座特别邀请如心易来《论语入门》编译者许文胜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共同探讨经典智慧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应用价值。

立足青岛 对话世界:中华智慧的现代诠释

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翻译的《易经》被誉为“东方智慧的西行桥梁”。刘建华教授以卫礼贤的文化贡献为切入点,结合《易经》的哲学思想与荣格心理学理论,系统阐述了“易经心理学”的核心理念。他指出,《易经》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更是一部揭示人类心灵规律的生命宝典,其“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思想与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理论、荣格心理学高度契合,为全球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中国方案。讲座中,刘建华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解析了《易经》中“乾”“坤”“坎”“离”等卦象所映射的心理状态,强调“修心立德”是应对现代人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的根本之道。他特别提到:“《易经》教导我们,顺境时当自强不息,逆境时需厚德载物。这种辩证思维正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奋斗精神’与‘和谐发展’理念的文化根基。”

文化自信 服务人民:心理学赋能社会治理

现场学员纷纷表示,刘建华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现实需求。一位基层党员干部感慨道:“《易经》中的‘趋吉避凶’不是迷信,而是教人通过自我修养与行为调整主动适应环境变化。这与我们党强调的‘预防为主’社会治理理念不谋而合。”来自青岛大学浮山书院的卢文丽老师感慨道:“刘老师的讲解让我看到,《易经》中的智慧与现代心理学竟如此契合。那些卦象仿佛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模样。”在互动环节,学员围绕“如何将易经智慧应用于社区心理服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等话题踊跃提问,刘建华教授一一解答,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态度传承其精华,使其成为服务人民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

最后,如心易来《论语入门》编译者许文胜老师,从儒家经典与易经智慧的相通性角度进行了精彩补充:“《论语》讲‘仁者爱人’,《易经》说‘厚德载物’,二者都指向心灵修养的最高境界。我们在编译《论语入门》时,特别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心性智慧,这与刘教授今天探讨的易经心理学可谓殊途同归。”许老师阐释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格弹性与现代心理适应能力的相通之处,引发了现场听众的深刻共鸣。

守正创新 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青岛如心悦读城市书房孔子学堂(第3731号)负责人冯巧芳表示,下步将继续以卫礼贤大讲堂为平台,邀请更多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从青岛到世界,从《易经》到心理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科学性焕发新生。刘建华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思想启迪,它深刻启示我们: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积淀千年的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为滋养人类心灵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宫英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