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 赵永和:为仁由己 舍我其谁
作者:解放 董丽娜
来源:中国孔子网客户端  2025-07-30

从“旅游梦”到“为己塾”

赵永和曾畅想过“周游列国”的退休生活。“我想每年去一两个国家走走看看,我的退休金还能支撑起我的梦想。”从曲阜市副市长、宣传部部长、市委副书记,到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忙碌了数十年,一场环球之旅,本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但这个享受生活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好好开始,几个孩子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我刚开始确实去旅游了,后来我回到老家,没事的时候就带着亲戚家的四个小孩读《大学》。”

本是随性而为,未曾想孩子们学得格外投入。“学了一个多月,陈来先生来了,我说给爷爷背一段《大学》,孩子们背得还很熟练。”提及此事时,赵永和脸上写满骄傲。

当日到访的客人有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二级教授王志民,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杨海文,都是儒学名家。乡村里的这几声诵读,引起了客人们的高度赞许。陈来先生当场题赠“为己塾”三字。他后来评价道:“这是一个公益工作,落脚点还是在教育。现在我们讲教育强国、文化强国,所以我觉得这个点很有意义,希望它越办越好。”

“‘塾’不就是学堂嘛,思来想去,我决定办一个,不能辜负这份情谊。”赵永和坦言,“刚开始确实没想这么多,但越办越有兴趣,越办越觉得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意义深远,现在谁拦我都不好使。仿佛冥冥中自有安排,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天命。”

“为己塾”典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传统文化的学习要落脚于自身,锻造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唯有人格饱满了,生命才有意义。”赵永和说。

但创办一个公益性质的民间学堂并不简单,原本用来旅游的退休金几乎全搭进去了。最拮据的时候,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外甥女一声不吭地递给他一个塑料袋。打开一看,里面用报纸包着她这几年攒起来的积蓄。“花钱的地方确实太多了,但是你说我怎么可能要她的钱呢。”他说着,眼里满是感动。

“这里之前是个荒废的院子,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竹子围墙、花花草草,都是赵老师亲手栽种的,每天顶着大太阳,晒得黢黑。当时有一个旧友来找他,面对面都没认出来。”研究生毕业的刘聪,被赵永和的这股执拗劲儿打动了,如今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赵老师非常不容易,面对很多质疑,他还是硬着头皮坚持下来了。”

房子修缮完毕,赵永和手里已经没钱购置上课用的桌椅,他的朋友就主动给他送来,没收一分钱。最近刚立起来的孔子像,也是老友李新中帮着凑钱促成的。“当时我发起了一个众筹活动,结果不到24小时就凑够了钱,老赵一听赶紧让我关闭捐款通道。剩下的钱又在大家的建议下,拉来了这些石头,将陈来这些大家的题字、文章刻上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李新中说。

从“4个孩子”到“N个思考”

“大家慢点下车,来这边排好队。”最近,为己塾门前又多了一队新的身影。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走进了学堂。

学堂开办时只有4个孩子,现在每周末都有二三十个人来为己塾上课,孩子们是主力,也有成年人,人数不固定。“我有时出去义务讲授传统文化课程,有的教育机构也会组织来为己塾学习。”赵永和说,“我是真心喜爱孩子们,就算只有一个人来上课,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虽然是公益性质,但并不好招生。”业内人士介绍,“很多家长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没什么用。他们宁愿花钱去培训艺术体育等课程。”

目前,为己塾主要开设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每周日9点半到11点上课。每堂课前,赵永和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结合陈来、王志民主编的《四书解读》,以及杨朝明、杨伯峻、鲍鹏山、傅佩荣等儒学名家的各类解读书籍,将深奥的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传授。学堂同时还开办了线上领读课程。“我征求了教授们的意见,《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按这个顺序来读。以诵读为主,以背下来为主,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意思不要紧,等他到了一定年纪,可能忽然就开悟。”在赵永和看来,学习儒家文化是为学业、为人生打基础的工程,“儒家的理念有益身心。《论语》中有三百多个成语,他们学会以后,再和生活一联系,就可以让自己充满浩然之气、正气、骨气。”

学堂虽然不大,但陈来、王志民、杨朝明、李宗桂、王中江、梁涛、杨海文、孔德立、周春健、刘瑾辉等儒学名家都曾多次到为己塾传道授业解惑。

也许是看中了这么深厚的儒学资源,曾有商业机构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商业化合作。赵永和认为有违初衷,婉言谢绝了。“我办这个不是为了我个人,我不要名利,我的使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今,为己塾的发展正面临资金短缺的现实困境。商业化元素的参与,也许能有效缓解经费压力,组织更多的人传播和学习传统文化,但这背后也潜藏着将学堂异化为名利场的风险。赵永和深知,自己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从孔子故里,孟子家乡,到微山湖——孔子先祖微子隐居之所,我始终行走在孔孟大道上,这便是我的使命。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赵永和的言语间满是浓厚的家国情怀,“但是为己塾现在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思考的事情。文化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

为仁由己 舍我其谁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为己塾里,年仅5岁的郑立仁,正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功底”。郑妈妈说,她是经人介绍来到这里,只一堂课,便被深深折服,自此风雨无阻、从未缺席。孩子们在这里成长了很多。

8岁的赵艺森去年在海边不小心与家人走散,但他没有哭,而是冷静求助,最后找到了父母。赵永和问他怎么这么勇敢,小家伙仰着红扑扑的小脸认真答道:“老师你讲的,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我哭有什么用。”稚嫩的声音里,是经典赋予的力量在闪光。

杨海文教授来授课时,赵艺森和潘一博在临近下课前悄悄跑到了一楼门口,见教授走下楼来,两个孩子默契地伸出小手,轻轻为他掀开门帘,用行动诠释着“尊师重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植根于孩子们的内心,指引他们的成长,这令赵永和倍感欣慰和自豪。“我现在哪儿也不想去,就打算干这一件事了。”赵永和说,“我觉得我们中国之所以立于世界之林,经济科技绝对功不可没。没有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就没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但是如果要永远立于世界之林,不能没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站稳脚跟的根基。”

执着于某一项事业的人,总是自带吸引力。

陈来挥毫写下“为人由己,舍我其谁”:“一句孔子的话,一句孟子的话。‘为人由己’你要做个人,做个有人格的人,你不要依赖别人。就得靠自己修行、修养。那‘舍我其谁’就很好理解了,你就得有担当。”

王志民作《为己塾赞》:“其不忘初心,切磋琢磨,殚精竭虑,塾业日隆。事功强于内,声名播于外。此行也,意近旨远,事简功巨,良可赞也!假以时日,必将行稳致远,煌煌兮齐鲁之名塾,昭昭兮国学之殿堂,期期可待也!”

杨朝明在为己塾孔子圣像揭幕仪式上感慨道:“当我们把孔子圣像立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地方已经奠定了文化高地的地位。就像永和所说,大学不在于大楼。孔子圣像立起来以后,就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丰碑,立起了一个最伟大的先生,他立在为己塾里,也立在孩子们的心中。”

旭日初升,为己塾里又响起琅琅读书声,声音穿庭过院,融入竹林,融入城市乡村,融入千年儒韵。

责任编辑:张晓芮

相关推荐